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边坝 / 边坝简介

边坝县简介(2025年)

2025年11月19日 03时38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边坝县简介

历史沿革边坝藏语意为“火炬”和“吉祥、光辉、祥焰”之意。据传,元朝第一任国师八思巴从大都(北京)返回逻裟(拉萨),途径夏河湾(今边坝镇)时,一个火把插在村旁土堆上,并就此修建一座佛堂。佛堂建成后,随取火炬之意,得名边坝寺,边坝县也因边坝寺而得名。边坝县前身为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的边坝、沙丁两个宗(宗相当于现在的县),原边坝宗驻地在现边坝镇夏林村,民主改革前辖7个“丁”,沙丁宗驻地在现沙丁乡沙丁村。1960年1月,边坝宗与沙丁宗合并为边坝县,县址设在现边坝镇夏林村,隶属于昌都地区管辖。同年5月,边坝县政府成立,同年6月中共边坝县委成立。1968年8月,县址从现边坝镇夏林村迁至怒江支流的麦曲河下游现草卡镇的东马通村

地理位置边坝县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市西北部,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93°7′至95°3′,北纬30°4′至31°5′。距离昌都市460公里,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540公里。与两市六县接壤,东与洛隆县交界,西与那曲市比如县、嘉黎县相连,南与林芝市波密县毗邻,北与丁青县接壤,是西接拉萨、林芝、那曲的重要交通枢纽。幅员面积8780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县政府所在地海拔3560米。

行政区划边坝县辖2镇(草卡镇、边坝镇)、9乡(拉孜乡、都瓦乡、热玉乡、金岭乡、加贡乡、沙丁乡、尼木乡、马武乡、马秀乡),86个行政村(社区),215个自然村。全县常住人口9303户43397人,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等13个民族,其中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2%。共有宗教活动场所20处,其中格鲁派10座、噶举派6座、宁玛派4座

气候资源边坝县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类型,具有昼夜温差大、季节性明显、小气候复杂、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并存、夜雨率高等特点。冬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多晴天,夏秋多雷雨冰雹。年平均气温5.9℃,七月份平均气温14.9℃,日气温5℃以上持续时间5-6个月。年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在6-9月,垂直分布带现象明显。

土地资源全县耕地面积10.46万亩,基本农田7.12万亩,草场面积628.76万亩,草原覆盖率47.77%,林地面积531.21万亩,森林覆盖率40.36%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县。植被类型有干旱河谷灌丛,山地针叶林,山地灌丛草甸,高山灌丛,高山草甸5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国家级湿地公园1座。

水能资源边坝以念青唐古拉山脉为分水岭,北部属怒江水系,南部属雅鲁藏布江水系80%属怒江水系年降水量300~450mm,年均蒸发量1251.3mm流域面积达5947.83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138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达358.8亿立方米。有湖泊80多个,总面积达501万平方米。

矿产资源边坝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有各类矿藏10余种。目前,已发现金属矿有银、铜、铁、铅、锌、镁等,非金属矿有花岗石、石灰石、水晶、石英、白云母等。

动植物资源边坝县野生动物品种众多,尤以稀有动物和山地动物最为丰富。目前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229余种,其中野生哺乳类44种,野生鸟类167种,野生爬行类3种,野生两栖类6种,野生鱼类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二级保护动物32种。有高等植物43科84属166种,名贵药材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红景天、当归、党参等

旅游资源边坝县旅游资源有三色湖、炯拉措国家湿地公园、祥格拉冰川、达宗遗址、金岭千年冰川湖、贡嘎冰洞、日普冰洞、然普冰洞、边坝寺、千年沙棘林、怒江大转弯、丹达山神庙遗址等,其中三色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炯拉措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边坝县三色湖荣获“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三色湖景观”、然普冰洞荣获“世界最大的双层冰洞”世界记录认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