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网络已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从线上购物、办公学习到社交娱乐,它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风险也如影随形,病毒攻击、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问题频发,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个人隐私甚至社会稳定。守护网络安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更是每个网民的责任与义务。
警惕身边的网络安全 “陷阱”
一
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操作,实则隐藏着安全隐患。比如,随意点击陌生邮件中的链接或附件,可能会让电脑感染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被窃取;在公共Wi-Fi环境下随意登录网银、支付宝等账户,账号密码极易被黑客拦截;还有些人习惯将多个平台的账号设置为相同密码,一旦其中一个账号被盗,其他账号也会面临“失守”风险。
电信诈骗更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一大“毒瘤”。骗子会伪装成客服、公检法人员、亲友等身份,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以“订单异常需退款”“账户冻结需验证”“家人出事急需用钱”等借口,诱导受害者转账汇款。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上万名群众因电信诈骗遭受财产损失,平均每人损失金额超过万元。这些案例警示我们,网络安全风险就在身边,稍有疏忽就可能落入“陷阱”。
掌握实用技能,筑牢安全 “防火墙”
二
面对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我们并非无计可施,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防范技能,就能有效降低风险。首先,要注重密码安全,建议采用“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组合密码,并且定期更换,不同平台尽量使用不同密码,同时开启双重认证功能,为账号多加一道“防护锁”。
其次,要谨慎对待各类信息。不随意在陌生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收到陌生短信或邮件时,仔细核实发件人身份,不轻易点击未知链接,若对信息真实性有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确认。此外,要及时更新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安装正规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和系统漏洞扫描。
共建网络安全,共享数字文明
三
网络安全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企业或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系统工程。作为普通网民,我们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不参与非法网络活动,不传播有害内容,积极举报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共同营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企业作为网络运营和数据处理的主体,要切实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网络安全技术投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和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统筹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网络安全是数字时代的“生命线”,维护网络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技能,携手并肩,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我们的数字家园,让数字文明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