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以来我县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根据《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现将我县2024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责任落实,职责体系更完善。一是印发《边坝县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边坝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二是成立由财政局牵头、各相关业务科室参与的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指导全县各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三是认真学习《自治区本级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及《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并完善我县全面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四是明确职责,对指标设置不合理、绩效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针对性指导,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工作持续有效运行。
(二)突出指标管控,目标设置更合理。一是仔细学习研究《自治区分行业分领域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及《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县指标体系,共性指标一律使用体系内指标,做到精细设置,目前共收录9类93条绩效评价指标。二是依据“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通过集中培训、组织现场教学、聘请专业机构讲解等形式,就绩效管理理论、政策、制度、办法和操作流程等方面,对全县各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有理念、知内容、懂方法。三是根据部门三定方案或项目实施方案,逐条审核项目及部门整体绩效指标,确保指标设置规范科学合理。
(三)突出事前管理,绩效理念更加强化。一是持续推进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将事前绩效和结果应用相结合从项目必要性、项目投入、项目产出、方案有效性、财政资金投入的可行性风险几个方面开展评价工作。2024年我县共开展223个项目事前绩效评价工作,评估结果直接作为安排资金的决策依据,评价范围扩展到政府重大决策与政策性支持项目。二是在2024年部门、项目绩效目标设置过程中实现统一安排、统一培训、统一申报、统一审核、统一打分,做到县级一般公共预算全覆盖。在年度追加资金中,资金到位通知单与上级绩效目标表一同下达,在预算部门打资金申请报告时将本级绩效目标申报表一同上报,实现所有项目绩效管理全覆盖。
(四)突出事中监控,绩效管理更精准。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绩效管理系统作用,实时动态监控。部门整体绩效监控以6月为监控节点,项目监控以每月预算执行调度为节点,以年初绩效目标设置为基准、预算管理系统一体化平台2.0系统中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为依据,加强绩效信息采集工作。二是出现绩效运行与绩效监控相偏离情况,及时分析偏离原因,制定纠偏措施加以调整,督促单位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整改,通过事中绩效监控,监督部门财政资金支出行为,从而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进一步落实支出责任,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
(五)突出事后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结果应用是发挥绩效管理效能的关键。按照“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深化预算单位的绩效责任主体意识,将绩效评价与预算资金安排相衔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评价结果应用至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中,通过清理结转结余资金、收回部分资金、编制预算时适当调减项目资金额度的方式,盘活存量,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六)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做好决策指南针。实施重点项目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以预算绩效监督管理为主要抓手,对全县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支持。2024年我县已对27个项目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评价资金类型涉及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类型包括部门整体评价、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政府采购等。评价结果等级为“优”的项目18个,评价等级为“良”的项目9个。
(一)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完善。通过量化指标,全县各部门单位能够更加清楚了解到财政支出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明确单位职能,精确预算编制,节约项目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县各部门单位加强项目论证和规划工作,切实改善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全面落实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工作要求。通过事前绩效评价报告及重点项目评价,为上级部门作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不断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围绕“过紧日子”的目标任务强化工作重点,基本实现绩效管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全覆盖,确保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留白。
三、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在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重点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评价对象涉及行业多,项目之间差异性大,目前主要以共性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绩效指标设置,不能完成满足绩效监控工作需要。二是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不健全,部门专职工作人员不足,部分项目绩效管理存在指标偏移、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三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形成各类预算业务与绩效互为促进的融合机制,仍需逐步探索建立将绩效因素在各项体制、机制和具体管理流程中形成有效嵌入。四是绩效评价结果质量有待提高。绩效评价中问题及偏差原因存在客观原因多、主观原因少,自评内容不够深刻、不精准的问题。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及工作措施
(一)打牢基础,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一是根据先立框架、自上而下、逐年完善、渐成系统的分层建设总体思路,今后逐年在各专项类别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个性指标,逐步形成指标清晰、简单易行、科学标准的绩效指标体系,按照行业类别和科目类别相结合的方式,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绩效目标信息向社会公开。二是进一步推行全程监管。对所有预算项目资金指标下达时,必须同时下达绩效目标,对用县级资金安排的项目下达资金前,必须上报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并实施跟踪监控。
(二)紧盯短板,完善绩效审查机制。
进一步健全绩效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员,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部门,开展部门整体绩效管理,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提高评价结果质量,逐渐形成真实有效的绩效氛围。
(三)协同推进,做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一是强化预算绩效前置审核。继续探索开展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扎实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审核及审核结果应用工作,将预算绩效目标审核、事前评估结果作为预算资金分配、项目立项和政策出台参考依据和必要条件。二是强化重点关键环节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对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及整改建议,全部反馈项目实施单位,跟踪部门整改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对多年延续性项目、交叉重复、碎片化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削减或取消。
(四)携手共进,强化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担当。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培训、教学、交流等方式,深入宣传、解读自治区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有关精神和决策部署,努力营造全县上下懂绩效、讲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增强部门领导的预算绩效管理认识,加强对绩效管理人员的预算绩效操作培训,实现从“让我有绩效”到“我要有绩效”理念转变。三是培育第三方市场。多渠道发掘符合条件的专家和中介机构。同时,加强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的日常管理,严把入口关,完善资质评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