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边坝 / 旅游边坝 /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服饰发型

2021年01月26日 12时11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第一节 服饰发型

藏族先民在远古狩猎时发现,猎物不仅可以充饥,而且兽皮还可以御寒保暖。于是,他们将兽皮披在身上避寒,成为藏族原始服装最初雏型。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纺织业的出现,藏族人民除保留柔软性好、保暖性强的羊皮藏袍外,完全用野兽皮来制作的原始服装,逐渐演变为仅用美观大方,花纹艳丽的皮毛镶边藏袍的习俗。

历史上,康区是以操康巴方言为其特征的地域的一种称呼。康区群山巍峨,江河纵横,交通闭塞,故使康巴服饰的地方特色极为浓厚,形成藏族服饰艺术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察雅县属昌都地区,所以察雅县人民的传统服饰具有康巴藏族装饰华丽贵重、布料色泽明艳等基本特点,同时也兼具察雅地域文化特色,非常鲜明地表现着察雅人耿直、强悍、豪放、淳朴的性格特征,反映着察雅人的实用观念和审美情趣,表达着丰富的康巴文化内涵。

一、服饰特征

察雅服饰作为康区服饰的分支之一,结构肥大、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具备御寒性能强、散热方便、夜晚解下腰带可当被褥的多功能特点。一般讲,女性脱掉双袖后在腰背打个结,而男性将双袖在腹前打个结。脱下衣袖袒露右臂的打扮,能显示出康巴人豪放的性格和豁达的风度,故成为昌都服装别具一格的装束衣着法。

察雅服饰大体可以分为牧区、农区(包括城镇)、僧侣三大系列的款式。一般讲,牧区服装的衣料较单纯,大都以自养自产的羊皮和用羊毛织成的毪子为衣料,牧区的装饰品,尤其是女性的装饰品,比之农区更加繁杂、贵重,而且从色彩和造型上讲更是艳丽厚重;农区(包括城镇)服装的衣料相对于牧区较多,有皮类、绸缎、毛纺织品。农区的装饰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制作工艺和造型上讲,都比较精致简练,小巧玲珑;僧人服装简单庄重,上身里面穿红色无袖的坎肩,下身围紫红色的僧裙,外面披一件紫红色的袈裟。袈裟一般为宽约70公分,长约身高两倍半的条状披单。披时裹叠于上身,袒露右肩,长及脚面。

身为康巴人的一员,察雅人对玛瑙、九眼珠、珊瑚石、琥珀、珍珠、松耳石、象牙、金、银等贵重宝物的装饰品有着特殊的爱好。所佩带装饰品的部位从头顶、发辫到耳、颈、胸、腰、腕和手指。装饰品包括发夹、耳环、项链、护身盒、火镰袋、针线包、钱包、腰刀、手镯、戒指等众多品种,以金、银、铜、象牙为其质料,镶嵌各种珠宝玉器,精致加工而成。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的男女都有佩挂藏刀的习俗。男子盛装时佩挂长短两把藏刀和精美的火镰盒等,察雅人民还喜欢佩带鉴花镀金的护身盒。长刀一般为50厘米左右,刀鞘以银质为贵,并雕刻有虎狮龙凤等吉祥图案,斜插在腰带上,而小刀一般吊在腰带。女性所佩带的小刀,长度不超过20厘米,制作考究,小巧玲珑,它与银质针线盒、奶桶钩等一起佩戴在腰带上,是昌都妇女腰部装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巴男女佩挂藏刀,其用途有生产、生活、自卫、装饰等。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安定。佩挂刀子的生产、生活、自卫的功能逐渐在消失,随之而起的是刀子的装饰功能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国内外产品的不断涌入,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及部分乡村(居)民中,有不少人穿汉族服饰式样的各种品牌的时装。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也有所改变,现在流行在藏装的开襟处和下摆处镶各种名贵的动物皮及丝绸。

二、衣着分类

(一)帽子

帽子有以狐皮、羔皮等制作的裘皮帽、毡帽和大沿帽。毡帽有长筒型“岭式”和锥型“霍式”帽两种。农区青年女子戴羔皮帽。狐皮帽和大沿礼帽男女皆宜,男士较为普遍。

僧人帽子具有较强的教派特征。 宁玛派僧人的帽子以氆氇为料,帽顶尖长,帽檐向上翻,前面开口,形如莲花状,故称为莲花帽。萨迦派僧人的帽子称为“俄尔帽”,帽以红色氆氇为料,帽顶微弧,帽檐两边左右相互对折到正中间呈人字型。噶举派僧人的帽为宽檐礼帽,这与一般字型或大字型条幅图案。格鲁派僧人帽形似鸡冠,帽顶有黄色穗须,剪缝整齐,向上耸立,故称之为竖穗鸡冠帽。至于格鲁派的通人冠、噶举派的黑帽和红帽,是属于特定人物或高僧的标志,并非一般僧人可随意戴的。

(二)外衣

服装材料分为裘皮类、毛织类和布帛类。流行色以原色、赤色、青色、绛色为基调,崇尚以豹、獭、狐等珍贵兽皮和珊瑚、绿松石等宝珠及银铜金属制品为装饰,袍服裁缝时以宽大、肥硕、长袖为特征。

兽皮类有羊皮袍、犊皮袍和鹿皮袍。成人皮袍用7张—9张羊皮缝制。毡皮袍均用绵羊毛擀制,一类是用优质羊毛擀制的毡雨衣,另一类用一般羊毛擀制、用布料作面罩的毡衣,为农区人主要服装之一。衣服多为自制,用羊皮、羔儿皮制成藏袍及皮裤,缝制藏装,自织的斜纹毪呢叫“嚷布”,平纹毪呢叫“塔达”,均系农区人的基本服装。男子着白(原)色毪衫,成年女子着青色毪衫。布帛类、棉布类和绸缎类多用作毡衣羔皮衣、呢面料和夹袍。呢料、氆氇、羔皮袍在节日时作为盛装、礼服。毡衣、麻衣、犊皮衣属常装,为生活生产之用。

装饰分服饰和佩戴装饰。服装缘饰主要指领、袖口及袍边的镶饰。獭豹领边是最常见的藏装缘饰。皮袍、羔皮袍领饰用豹皮氆氇、呢料。羔皮袍及缎面夹袍缘饰。女式袍服右袖上镶彩绣,用豹皮、獭皮装饰,故右袖具有装饰作用。

男子服饰很宽大,用料约为7米,下摆开岔交裹、无领、长袖口、开右襟,下摆开岔高的氆氇藏袍和白毪子藏袍以及羊皮藏袍,需纽扣的地方另外缝有一块一指宽,长短不一的布条或绳子,腰系一条长2米多的布带或自织的羊毛带子。留长发内加进一些红色绵线编成辫子盘在头上,有些地方男子也带耳环,习惯于带腰刀。脚穿藏鞋(用牛皮自制的鞋),在膝盖处用布带或自织的羊毛带子系紧。妇女穿宽领、无袖、开右襟,下摆开岔高的氆氇藏装和羊皮、羔儿皮藏袍,穿长袖式的短衫和长裙,腰系蓝色物和黑色的围裙,有些围裙绣有美丽的图案,同时在腰上拴一条长2米多的布带和自织的羊毛带子,天冷时穿带袖的氆氇和羊皮藏袍,不穿裤子,戴耳环,胸前挂有丝线穿成的玛瑙、珊瑚、玉石、猫儿眼和红色、绿色的松耳石等各种首饰,脚穿藏鞋。

节日服饰男子身穿高级氆氇藏装和羔儿皮藏装,羔儿皮藏装的袖口,开襟处和下摆部用水獭皮、虎皮、豹皮等镶边宽度不一,越宽越好,头戴狐狸帽、礼帽,胸前挂“嘎乌”(内有护身符),腰系红黄等颜色的腰带,脚穿藏鞋,腰中插一把长刀,腰带上有一把吊刀。女子节日服装都穿高级绸缎及羔儿皮藏袍,袖口和边镶有水獭皮,内穿五颜六色的立领衬衫及裙子,腰系红、蓝、青三色腰带,外面再系用银子制成的围腰盘以及银制针筒,上面有精细的各种图纹,头发要加上假发和发线,将头发辫成几个或十根小辫子,从头部往两边撇,头部正中拴有两个比较大的红珊瑚(本地叫戴“雪然”),戴上值钱的耳环、手镯、头饰。妇女节日服装重点在于首饰,主要佩戴玛瑙、珊瑚、玉石、猫儿眼、金银、象牙手镯等镶嵌制成各种图案精美的首饰。

僧人服装因等级和职位高低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包括衣料质量、颜色、式样,以及僧帽。一般讲,在坎肩上用黄色锦缎镶边或是平时披黄色绸缎架装的大都是活佛或高僧。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大教派和萨迦派袈裟的样式和穿着法大体一致。不过噶举派和萨迦派僧人的下裙往往穿白色僧裙。寺庙跳神用的服装饰物极为华丽复杂、自成体系,不再描述。

(三)衬衫

一般身穿藏装时,内里需穿件衬衫。男性衬衫以白色、黄色为主,女性衬衫以红色、粉红色、血青色和印花绸布居多。衬衫的主要特点是袖子很长,其长出部分平时卷于袍袖内,跳舞时放下,以增姿色和气氛。男性衬衫均为高领,女性衬衫为翻领。

(四)“帮典”

藏族妇女都喜欢在藏装外围一种叫“帮典”的多彩围裙。“帮典”是由1块窄幅织物拼缝而成,但3块织物上的彩条图案并不吻合,更显得错落有致。其上部两角拼接有彩色刺绣,图案多具写生风格的花卉,底色深沉,花卉鲜艳。解放前,未婚女子一般不围“帮典”。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在节假日一般妇女均围有“帮典”。

(五)藏靴

藏靴从靴料上可分牛羊皮、兽皮靴帮和毛织布料靴帮两大类。僧式靴和厚底靴为礼靴,“杜扎”靴和“杜窘”靴属生活和劳作靴。

察雅县城中较富裕的藏族喜穿一种叫“都乍”和“秀替”的长筒鞋。“都乍”指多层鞋底重叠之鞋,“秀替”为用纸或棉布粘连成约2厘米厚的底作为鞋底纳制而成,是妇女在喜庆日子跳锅庄时必不可少的长筒鞋。穿这种鞋跳舞,能使舞者动作轻松自如。这种鞋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上有横向红绿线条。鞋帮用黑氆氇呢做长腰,长腰与鞋面间,用红绿毛呢相接,颜色相配得体,长腰上端靠腿部部位,竖开一条约15厘米长的口子,便于穿着和提携。这种鞋很适合高原寒冷的气候。“都乍”鞋底一律用成革的6层牛皮重叠,用麻绳纳制。农村牧区年龄较大者喜穿只有一层牛皮的“都奖”鞋,这种鞋保暖、轻便,而且不易被蚊虫叮咬和荆棘所伤。以上几种鞋的共同点是鞋后跟和鞋尖缝上黑色(秀替鞋除外,秀替鞋的前后用草绿色)牛皮,鞋帮用染黑牛皮拉条及金丝绒镶边,鞋尖朝上耸起,如木船的前端(狗鼻),穿上威武大方又保暖。各地有专门的鞋匠,均为男性。

三、发型

昌都一带的男女都喜欢蓄长发,且发式最能体现地域与性别、未婚与已婚的差别。同昌都妇女极讲究发型和头饰一样,察雅城镇和附近农区妇女扎辫,妇女的头发要加以假发和发线将头发辫成一根和两根辫子围绕头部,裹缠两三圈。也有将头发梳成数十根小辫,然后将小辫和红色细绒线编织成一个较粗的发辫,置于身后。头顶部戴有1片在两颗红色珊瑚珠中间夹1块两头小、中间凸起,并镶有“色玉”(松耳石)的镀金红铜或银子做陪衬的装饰。整个装饰物在1小块椭圆形的毛毡上固定,再将毛毡用细线固定于扎好的发辫上。这种精致而又简练的发型,更能衬托出姑娘端庄娴静、亭亭玉立的倩影。牧区妇女头饰以腊黄色的琥珀为主。未婚女子的头顶只戴一颗黄色的琥珀,而已婚女性至少要戴三颗以上琥珀,以此来区别少女与已婚妇女。牧区姑娘还爱好在腰间系上银雕花带,更喜欢在后垂的独辫上镶嵌上各种珠宝玉器,金器银币和贝壳等饰物,仅此有的重达一二十斤。

康巴汉子也有蓄发的嗜好。他们常把油黑的头发梳成独辫,辫端再编一股鲜红色或黑色的丝线,然后左向缠盘于头顶,使红丝穗垂于额侧。人们风趣形象地称之为“英雄结”,这种发型装束使康巴汉子更显得威武勇猛。不过,农区的男子一般不在发辫上套其他饰物,而牧区的男子汉则喜欢在发辫上套一块很精致的雕有花纹的菱形银器作为发夹,富裕的人还往往在发辫上套几只特制的大戒指或象牙圈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威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